产业井喷新计划即将发布


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透露,近期将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北京市将在三年内实施 50 个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服务、模式和业态,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应用。

根据计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从四方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生态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牵头组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引领作用,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产品攻关和产线建设,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机器人跃升发展。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园能级提升,吸引“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落地。加快培育机器人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梯队,重点在研发创新、规模发展方面给予精准扶持。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为导向,开展精准招商。

三是着力拓展典型应用场景,实施 50 个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服务、模式和业态,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应用。

四是着力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发挥基金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支持机器人企业接续发展。充分利用城市更新空间、空闲工业用地,打造机器人产业拓展区,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支持机器人头部企业与院校加强产教融合,加大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发布会上指出,企业、政府和应用方等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蓬勃发展。

具体表现为:领军企业迅速崛起,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各级政府在标准、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升;应用方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在三方合力的作用下,有望形成由应用需求引领、构建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导向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一代颠覆性产品。受多项利好政策的促进,上海证券预测人形机器人将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落地,建议关注技术门槛高、价值量大、国产化率低的相关领域。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上海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布,4个涉及浦东
  • 发布产业合作机会清单,成都数字贸易产业推介会在杭州举行
  • “浦江之光”第四十七期科创沙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成功举
  • 海信2024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展现六大创新成果
  • 打造储能新高地!攀枝花在成都举行储能产业投资推介会,签约77
  • 惊天紧急召回:多款热销车型超72万辆受波及
    上一篇 2024年08月24日
    庚星股份新旧势力”交接期
    下一篇 2024年08月24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