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06万亿元,同比下降5%。上半年,现金净投放4292亿元。
在信贷方面,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具体来看,住户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0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44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889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6月末M2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主要原因是今年信贷投放同比增幅持续走低,货币创造能力下降,带动M2增速下滑。特别是在一季度末、二季度末等时间节点,M2增速未出现季节性上升,金融机构季末“冲时点”现象明显缓解。
梁斯指出,今年货币政策调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弱化数量型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均衡投放信贷以及修正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等措施,这些都对M2增速产生了影响。资金调控更加注重有增有减、合理均衡,M2增速下行并不意味着资金支持力度减弱。
梁斯表示,展望未来,在“提质增效”的资金调控思路下,M2等指标增速出现明显上行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债券融资力度加大,地方债发行高峰到来,预计债券融资发行将会明显放量,这对社会融资带来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