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7 日,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发布消息称,中山大学副教授马嘉欣带领的水生生物调查组在丹霞山发现了一种新的米虾种类,命名为丹霞米虾(Caridina danxiaensis)。这是在丹霞山发现并命名的第 44 个新物种。
据悉,丹霞米虾身长约 1.4 厘米,额角短而直,约伸至第一触角第二节的中间,额角下缘无齿,上缘具 13 至 15 齿,有 5 至 8 个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第一触角柄刺伸至柄中节基节末端,不达第二节的中间;尾节外肢端叶缝具 19 根至 23 根活动刺。
专家表示,米虾属于十足目真虾下目匙指虾科,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淡水生物群。绝大多数米虾栖息于水质清澈、流动性佳的水体环境,以浮游生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对水体生态平衡具有一定作用。虽然米虾体型较小,不适合食用,但却是鱼类和鸟类的天然饵料,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调查组指出,由于米虾体型小,且多藏匿石缝中,采样难度较大,丹霞山地区关于米虾的系统研究较少,目前尚无十足目动物调查成果。这是中山大学团队首次对丹霞山十足目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对保护区内各大水系采样和对中国米虾属历史文献梳理,统计出丹霞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十足目动物 4 科 12 种,其中米虾有 5 种,目前已确认丹霞米虾和掌肢新米虾两种。
马嘉欣介绍,丹霞米虾仅在山里的一处溪流被采集到,属于明显的狭域性物种,其他几类米虾分布较为广泛,建议列入红色目录濒危极小种群。丹霞米虾的发现提醒我们,应更加关注丹霞的水环境保护,守护山溪中的小精灵,保护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