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13日),2024中国汽车论坛落下帷幕,主题为“引领新变革,共赢新未来”。各论坛围绕汽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优化行业管理,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关键发展期,需凝聚跨行业力量抢占发展先机。他建议打造开放生态、破解算力困境、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方案。
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引发热议,成为本次论坛探讨重点。“主题论坛五”上,业内专家分享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展和行业趋势。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潘晓红介绍,嘉定区已开放636条道路,1117公里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城区域内道路智慧化改造完成230.6公里。目前,21家企业在汽车城开展自动驾驶测试,累计测试里程约1990万公里,载人示范运营单数超20万单。
尽管技术快速发展,但自动驾驶仍面临挑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表示,安全性和复杂交通环境适应性是关键问题。公开道路测试难以呈现特殊场景,导致自动驾驶难以演进到L4级别。
车路协同备受瞩目。除了高级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也成为此次论坛关注的重点之一。
车路云一体化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
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全无人测评系统、车路云一体化的多源场景数据集等相关成果。
要实现车路云一体化,数据支撑至关重要。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红指出,汽车数据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要素,为车路协同、云端处理提供基础支撑。
在汽车数据的采集、利用方面,潘晓红介绍道:“目前已建立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车城网平台等。正通过多源数据接入,实现了车、路、云、图多层次的数据整合、打通和复用。”
关于“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两种技术路线,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在7月12日的论坛上表示,新能源只是一个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真正的未来,并会在今年或明年迎来机遇。
车路云协同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路线与单车智能技术路线并不矛盾。
“未来两者将融合发展,只有中国的制度优势才能实现‘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王辉表示,“但目前,当前车路云方案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上尚未找到最优解。”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昂的投入成本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首要难题。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多数企业普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目前,多家企业均在积极探索,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落地。
展望未来市场空间,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和中国银河研究院发布的相关分析报告指出,在中性预期下,到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将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