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热门专业,优先选择定前程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提上日程。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对本科专业进行了动态调整和优化,新专业和热门专业不断更新。对于志在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如何抉择成为难题。

新的学科交叉专业增多,其中“智能”和“智慧”成为高频词汇。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设了“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清华大学新增了“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北京交通大学开设了“智能运输工程”,东南大学设立了“未来机器人”,哈工大也新添了“智能视觉工程”。这些新专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能源、水利、交通、农林业和航空等。

还有一些医药、体育和人文社科类的新专业,如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体育康养、应用中文等。

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学科专业在新的专业设置中占比不小。

人工智能已成为高校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例如,哈工大、中国科大都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而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则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这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重视产教融合,有些还由院士领衔。

除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康养类专业也因人才紧缺而受到关注。据预测,预计到 2025 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到 103 万人。不少汽车企业高管也鼓励考生报考汽车相关专业。

师范类专业近年也较受欢迎。如 2023 年广东省内高校的师范类专业火热,同校的师范类专业组投档线往往高于非师范类专业组。在部分地区,师范专业也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如学前教育专业降温。

对于如何选择新专业和热门专业,专家建议考生从自身的优势潜能出发,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近年来,学科交叉专业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回顾历史,中国自1895年建立现代大学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学科,没有专业。直到1950年,新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开始设置专业。当时的专业设置基于计划经济体制,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特定岗位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校改革毕业分配制度,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模式,与市场接轨。高校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专业设置。这种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学生在尚未明确自身优势和潜能的情况下就被迫选择专业,这与个人成长发展规律相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瞬息万变,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往往难以适应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就业适应性降低。

相比之下,许多世界知名高校在学生入学时不设置专业,而是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探索兴趣方向,将学习和就业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虽然学科交叉融合是专业调整的大方向,但能否真正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人才需求,还需要实践检验。

建议考生在报考时,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的专业,无论其热门与否、紧缺与否。因为在优势领域,你始终能够脱颖而出;反之,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可能落后于人。

行业兴衰更替是常态,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成为明天的冷门专业。在选择专业时,切忌盲目听信所谓的“就业保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维修空调维修手机-维修空调维修中心专业
  • 宁波无锡中央空调上门维修-无锡中央空调专业清洗
  • 洗衣机代工厂排名(国内专业生产洗衣机厂家)
  • 潼南专业空调拆机排名电话(潼南空调安装电话)
  • 中央空调专业维保公司排名(中央空调维修维护哪家好)
  • 关键细节揭秘:散户系好安全带,A股接下来这样走
    上一篇 2024年07月15日
    海通策略:市场休整后的中枢抬升与高股息吸引力演绎
    下一篇 2024年07月15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