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8项公安交通管理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内容包括推进电子证照推广应用、进一步减证便民、进一步优化城市路口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进一步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
14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对8项新措施的详细解读。
近年来,公安部不断强化政务服务数字化,积极推广运用公安交管电子证照,全面推行机动车检验标志和驾驶证电子化。目前,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已累计发放电子检验标志14.75亿次,向2.5亿驾驶人发放电子驾驶证,通过推广应用电子证照,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不断提升公安交管政务服务水平,广大群众得到了切实的便利服务。
电子行驶证的特点有三个:
1. 便利应用:试点城市的机动车所有人可登录“交管12123”APP直接申领电子行驶证。电子行驶证式样全国统一,群众办理车辆登记、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交管窗口业务时,可以使用电子行驶证,同时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授权他人使用,方便委托他人代办业务。公安交管部门还将与相关部门积极拓展电子行驶证在办理客货运输证照、保险理赔等场景中的应用,更好地支持保障“高效办成一件事”。
2. 实时更新:电子行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系统生成,动态显示机动车检验、抵押、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情况等状态,方便实时查询、实时出示、实时核验,便于在车辆抵押、二手车交易等场景中使用。
3. 安全可靠:电子行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资源库验证比对,采用数字签名防伪技术,有效防止篡改、伪造,保证电子行驶证真实有效,便于在二手车交易等场景中采信应用,并采用动态二维码、数据脱敏、数据加密、实人认证等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今年7月1日起,电子行驶证将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为确保应用效果,60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纸质行驶证应当随车携带;电子行驶证主要适用于相关窗口业务办理。下一步,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