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核城市领航新质生产力培育


5月31日,在“新质生产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成经智库思享汇(第一期)上,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浩森指出,随着城市与全球贸易和分工体系的深入融合,以及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快速重构,掌握科技产业话语权、贸易规则制定权和利益分配权的核心城市,通过建立起相关主体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系,实现了整体地位的提升。

例如,成都通过搭建“5+N”产业生态体系,截至2023年,成功培育了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连续跨越两个等级。这也是核心城市引领力不断加强的重要标志。

在各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核心城市自身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联系不断加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提出,极核城市(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是新质生产力优先突破发展的“天然场所”,源于其面向国际和区域两方面的“枢纽”特征。

对于极核城市,刘军伟认为,它们可以通过自我发展、链接全球、引领区域来更好地承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只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产业有效聚集和发展,才能形成内生动力。要推动创新的全链条打造以及生态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创新成果或创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融合渗透,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院副院长郭雪飞指出,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基础,但目前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在制造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体较大,但产业链较少。例如,集成电路规模全球排名第八,新型显示面板总产能全国排名第四,智能终端全国排名第七,但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未进入全国前十;新型显示领域,成都主要为外地提供显示系统。

在航空航天领域,成都工业无人机排名全国第二,规模仅次于深圳,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航空领域尚未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大飞机龙头企业之间合作较少,部分无人机还需要到外地进行测试。

事实上,无论是未来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金融支持都至关重要。在研究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时,郭雪飞发现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甚至是根植性企业,融资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本地金融支持力度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具有未来潜力的产业亟需加快发展。”

成都已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提升政府引导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台相关规划,引导各方共同推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聊城市茌平区维修空调电话-聊城市茌平区维修空调电话号码
  • 荆州“鄂电红马甲”假日夜巡,为国庆假期城市景观照明添光彩
  • 苏丹西部一城市遭空袭,造成70人死亡
  • 魔境|第四集:消化道,是外国人了解城市的通道
  • 城市通关赛秘籍:从答题到领奖 看这篇就够啦!|天问1000知
  • 本科论文水份评估标准探索及可选项改革建议
    上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深交所针对正业科技年报光伏新能源项目风险的询问函
    下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