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火爆异常,“说走就走,快乐不愁”成为高频词。西安古城游客络绎不绝,上海外滩人潮涌动,重庆洪崖洞氛围拉满,大学生涌动起“特种兵旅游”热潮。供需两旺的假日经济带动文旅、餐饮、消费等服务业稳步增长,吸引更多人踏出家门,饱览山河美景。
五一假期,不少旅游城市被游客“攻陷”,社交媒体上出现“一亿人游览”的盛况。休闲时间增多,“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必然选择。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假日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单5月1日,全国铁路客运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069.3万人次。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日益优化,软件服务水平提升,为五一假日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着旅游市场发展,人们的旅行需求悄然改变。以烧烤闻名的淄博和以麻辣烫走红的的天水成为启示,中小型城市和乡村地区不仅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更是文旅增长的潜力所在。安徽碧阳镇的亲子耕读游和浙江松阳县的古街巷慢时光,深受游客喜爱。五一假期,许多小城市撬动文旅大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游客的满意度成为衡量标准,更多中小型城市和小众景点将迎来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假日经济的新模式、新场景、新动能中,文化消费异彩纷呈。江苏无锡的锡剧博物馆小剧场里,锡剧折子戏精彩上演,吸引戏迷慕名前往;国家大剧院的原创话剧《邓世昌》重现甲午海战硝烟,观众沉浸式感受精神洗礼;福建武夷山的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向世界展现茶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艺术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五一假期消费新需求,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五一”假期消费市场热火朝天,节日人流量带动经济增长。从“冰雪经济”、“美食经济”、“假日经济”,再到“春日经济”,“经济”二字的出现频率,折射出我们对相关现象的思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约13.6亿人次,日均超过2.7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4.1%。
虽然“五一”假期只有五天,但对于许多地方来说,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大考”:从文创打造、产品研发、景区管理,到环境保护、乡村泸州、文脉挖掘……大小项目工作成效都能在假期中得到检验,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谢伟锋)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