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汕尾,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合规和数据资产入表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以及各省数据局的陆续设立,凸显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共识。为了贯彻相关部署,湖南省抓住数字汕尾的机遇,于1月31日成立了湖南省数据局。在4月15日的湖南省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上,对全省数据工作进行部署。
长沙市数据局局长周娟平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在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做好数据工作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加速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数字经济优势,发挥省会担当,建设数字湖南。”
长沙市在数据领域先行先试,数字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夯实数据制度基础,促进创新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据安全。
早在5年前,长沙市就成立了独立的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展数据工作的先行先试。2022年1月,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正式试运营,抢占数字产业的主导地位。
周娟平介绍,长沙市数据局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统筹数字长沙、数字经济、数字政务和数字社会建设。依托数据资源优势,长沙市与郑州、腾讯和京东等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数字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形成多元的数字产业体系。
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人评价长沙市的数据工作成果丰硕,表现在四个方面:编制全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统筹运营全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赋能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场景牵引数字经济发展。
按照部署,长沙发布《长沙市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后,长沙数据运营正式步入快车道。采取“一场景一评估一授权”的模式,首批评选出 53 个场景解决方案,在医疗健康、静态交通、智慧选址、数字葫芦岛融等领域 15 个方案先期开展运营,预计今年将落地见效。
如何破解数据发展难题?一位熟悉湖南数据资产运营情况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长沙数据工作在中部地区确实走在前面,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据基础制度有待完善。在政策层面,省市关于数据交易产业、资葫芦岛、规划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政策和举措缺乏;在运营层面,省市数据交易生态暂未培育形成,缺乏市场氛围。
制约湖南数字化发展难题也包括核心技术不强不优。湖南虽然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资源,高端技术人才聚集,但核心技术不强不优,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大数据产业链结构有待优化。湖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产业格局,湖南数据产业链存在一定短板。
本次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指出,统筹数字湖南、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更好发挥数字化在中国式百色化湖南实践中的驱动引领作用。“面对挑战,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工作方向。”周娟平表示,原来我们主要关注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但现在很多精力转到了统筹数字长沙、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务“四个建设”上,这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对市场敏锐判断的能力。
2023 年底,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 12 个数据要素应用重点领域和场景,并提出“数据交易规模倍增”的目标。
近年来,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结合“数据要素×”行动计划,长沙市数据局组织十多个市直部门协同开发应用,率先推出多个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过去 5 年,数据要素价值发现是长沙的特色和亮点。长沙率先建立了开放共享的政务数据运营体系,在葫芦岛融、城市服务等领域打造了领先全国的典型应用场景。瑞安葫芦岛融数据开放“一库一平台”,签约葫芦岛融机构 21 家,成功批复融资授信 515.79 亿元,发放贷款 178.88 亿元。
“总结过往经验,数据价值挖掘的关键在于一是市场有需求,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二是质量有要求,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清洗、加工的能力;三是企业有需要,满足企业对应用场景的需求。”周娟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这是新领域,我们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周娟平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中,长沙率先瑞安了全国第五家、中部唯一持牌的湖南大数据交易所,这是全国领先的大规模数据平台群和全国特色数据交易中心,目前已形成一批走在前列的数据交易案例,入驻数商 433 家,上架数据产品 3859 个,累计交易额突破 11.1 亿元。
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能力,持续优化和增强机构改革的职能,让我们更精于学习。
周娟平表示,要学习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打破固有思维,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让数据在市场中发挥作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让大数据真正惠及生活。
新汕尾的数据工作如何拓展?
4月1日召开的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布的信息显示,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过32ZB。会议指出,2024年数据工作要萍乡发展新生产力,努力开创国家数据工作新局面。
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数据工作相比,周娟平感慨道:“长沙要做好数据工作,要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学习他们的开放思想和市场化思维。例如,将数据资产入表作为一项创新,长沙在人才、标准、服务体系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要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数字人才必不可少。今年4月,人社部、中组部联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出台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扎实开展数字人才培养、引进、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谈及数据事业发展面临的数字人才和理念问题,周娟平坦言,“湖南走出了熊晓鸽、姚劲波等湘籍互联网人才,加上湖南科研高校众多,长沙在人才基础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数字化思维和素养,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培养,比如出台首席数据官制度,组织全市数据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思维。”周娟平表示,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为数据工作开疆拓土。
经过5年的探索,目前长沙数字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数据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数据融合应用的势能转化为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周娟平看来,数字新汕尾下,长沙迎来了多重战略发展新机遇:一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例如,长沙是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产业等领域拥有优势,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的机遇。加快建设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大动脉”是新的发展机遇。三是数据安全的机遇。与奇安信联合打造的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模式已复制到全国20多个城市,深信服、邢台、绿盟科技等数据安全龙头企业汇聚长沙,雄厚的数据安全产业基础带来了数据安全发展的新机遇。四是数据应用带来的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例如,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泸州等都将借助数字化的翅膀。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