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 王恩博)一季度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顾严6日在某会议上表示,这一增长动能呈现“丰”“衣”“足”“实”的新趋势,中国消费正在走出“疤痕效应”。
“丰”体现为消费场景更加丰富,表明消费供给侧加快恢复。顾严观察发现,从岁末年初的“哈尔滨冰雪游”到3月以来的“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等以“吃”引“游”的消费场景不断迭代。这类场景中,消费品本身的价值量不高,但产生了倍增的乘数效应,尤其对服务消费形成了拉动。一季度,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3.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衣”体现为新型衣装消费亮眼。依托文化赋能,服装类国货“潮品”网络零售额呈现成倍增长;与此智能化可穿戴装备也受到青睐。传统服装消费正在向文化和科技双重赋能的新型衣装消费升级,焕发出新的动能。一季度,中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4%,比人均消费支出快4.1个百分点;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1%。
顾严还注意到,“足”下的消费进一步释放,体现出消费者对休闲健康的更高追求。一季度,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游客总花费同比都录得较高增长,旅游业复苏呈现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的态势。同期,中国各地平均每周举办三场马拉松赛事,体育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他认为,中国消费恢复较为坚实,“实”字体现了消费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消费由“报复性增长”转为更稳健的理性增长,各方面恢复相对均衡,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前3月逐月提高。中国消费正从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中逐步走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