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5月7日电 题:25载“插秧专列”运送近190万人次,铺就“插秧客”致富路
7日16时56分,载着460名插秧客的K5161次插秧专列从兰州江省绥化站驶出,开往三江平原方向,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第25年开行的插秧专列。
兰州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上乘,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九分之一,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春耕时节,大量劳动力需求水稻备耕和插秧,“插秧客”打工20多天即可收入近万元。
2000年起,为方便务工人员出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首趟“插秧专列”,25年来,近190万人次搭乘专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
“2000年前,车站前挤满了人,插秧客拿着干粮,背着行李,就像搬家一样。”51岁的绥化火车站客运值班主任赵业胜25年如一日参与插秧专列服务工作,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2015年绥化站站房扩建,客容量增加500人,后来燃煤绿皮车体升级为空调车,还实施了电子客票,务工人员不用到车站排队买票,动动手指就能订票。”服务设施的变化,让赵业胜欣喜不已。
这些年,最明显的变化是人的变化,赵业胜说,“当年出来打工的人穿着旧衣服,背着编织袋。现在很多插秧客穿着牛仔服,戴着太阳镜,有的女同志还染了头发,穿着高跟鞋,脸上挂着笑容。”
齐齐哈尔客运段K5161次列车长陈勋参与插秧专列服务已10年:“当年插秧客背着大包裹,揣着馒头咸菜,现在很多人买卧铺票,到餐车点菜小酌两口。拿着行李箱,穿得也时尚,像是去旅游。我们的车上服务也升级了。”
25年来,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机械化插秧率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来插秧打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列车上举办了招聘会,把用工信息张贴在车厢上,务工人员可自行联系;请专业律师上车开办法律课堂,普及劳动法;邀请农技专家在车上举办农业知识讲座,为务工人员传授先进农业生产知识。
今年插秧专列上布置了主题车厢,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在列车上讲解防止腰部扭伤及扭伤处理方法等医护知识,还准备了装有编织袋、充电宝、剪子、针线包、手电筒等物品的便民服务箱,为有需要的插秧客免费提供。
今年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和哈尔滨周边预计有4万名农民工乘火车赴三江平原插秧。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持续开好插秧专列的基础上,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运力,通过增开列车、加挂车厢、延长专列开行时间等措施,满足春耕生产人员出行需求。
绥化市作为农业大市,每年有超过 2 万名农民前往三江地区插秧务工,创造了超过 2 亿元人民币的劳务收入。为了满足农民工需求,铁路部门开通了插秧专列,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有序、舒适的出行条件。
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杨大权表示,插秧专列不仅便利了农民工出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障了农忙时节的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农业生产。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